<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州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bob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网站游戏

        2021-07-07 09:02 作者: 来源:湘西州人民政府 【字体:

        ——2021年1月13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州人民政府州长   龙晓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542”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十三五”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

        ——这五年是摆脱千年绝对贫困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尽锐出战、决战决胜,打赢了一场史无前例、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战,实现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11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平均每年脱贫10万人以上,消除了千年区域绝对贫困。以十八洞村为样板探索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创造了精准脱贫的“湘西样本”。

        ——这五年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提升经济质量效益,预计全州生产总值达到735亿元(2020年数据为预计数),实现财政总收入133.55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34%、70.3%;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3亿元,占建州以来投资总额的47.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突破千亿大关,分别为1305.9亿元、1081.7亿元。全州市场主体达到14.7万户,“四上”企业860家,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81.5%、35.6%。并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这五年是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壮大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优势产业建设,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超过400万亩;建成标准厂房300多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397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州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55%左右。旅游接待游客超过57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520亿元。建成全球最大的氮化锰生产基地、富硒猕猴桃基地,全国最大微细球形铝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椪柑和百合基地,全省最大茶叶基地,成为中国“黄金茶”之乡和全国优质烟叶基地。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州城镇化率达49%,比“十二五”末提高了7.9个百分点,州府吉首已成为武陵山区一颗亮丽的明珠。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所有行政村及25户100人以上自然寨道路实现硬化,黔张常快速铁路建成运营,张吉怀高铁、湘西机场今年将通车通航,高铁、航空时代日益临近。

        ——这五年是实现与国省同步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融入国省发展战略,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州、唯一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城市;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花垣纳入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试点,花垣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永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走上了与国省同频共振、同步发展的快车道。

        ——这五年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显着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民生事业建设,新建扩建学校240余所,增加学位6万个,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除;建成2家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建制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均有1所以上公办卫生院,配备了2名以上全科或助理全科医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000元,年均增长9.5%,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增强。

        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建州6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庆祝活动,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大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发展所需、上级关注的难事,办成了一批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实事。我州脱贫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充分彰显了湘西儿女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的顽强拼搏精神。回望走过的难忘历程,此时此刻,我们特别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湘西的无私支持!

        这五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坚持以首倡之地首倡之为,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十项工程”,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保障全面加强。完成8.1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10.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40多万困难群众搬进新居,年均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4.2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巩固提升187.58万人安全饮水,对4.8万户12.2万人兜底保障对象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做到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老有所养。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全州2/3以上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脱贫。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3万人以上,建成228家扶贫车间吸纳1.6万人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7万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增收门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50元,年均增长11.1%,增速居全省前列。农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村全面实现“五通五有”,即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通广播电视,有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村电商、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与济南市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累计实施扶贫项目397个,财政援助资金11.08亿元;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以及省内六市对口支持力度加大,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我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全力推进优势产业建设,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以产业“四区”为载体,大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产业实现转型提质。新型工业稳步发展。9个工业园区全部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泸溪高新区、湘西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泸溪高性能复合新材料特色产业园是bob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网站游戏首批授牌的2个特色产业园之一。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引进了锐阳电子、泰和美、先伟实业、华宝集团、明瑞西部医药、爱特嘉、红狮水泥、沃康油茶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累计招商到位资金446亿元,年均增长27.8%,省外境内资金增速、项目落地率均居全省前列。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花垣、古丈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永顺入选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保靖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龙山省级农业科技园成功获批。大力发展8大农业特色产业,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1000家,“湘西香伴”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开发格局。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建成3A级以上景区36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321个,凤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我州成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湘西海关开关运行,融资担保公司正式成立。房地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业、商贸物流业、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83.5%、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1.1%,7个县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州县乡村物流体系基本形成。

        (三)全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发展条件得到显着改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变。交通瓶颈有效破解。龙永高速、永吉高速、张花高速三条连接线、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城市路网等一批项目建成通车,龙桑高速开工建设,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18公里、干线公路58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254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2271公里、生命防护工程5424公里,基本打通大通道,畅通“微循环”。水利设施不断完善。65座中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37条中小河流整治、17个防洪保护圈、12个烟草及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里耶及浦市堤防改造、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红卫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治理等一大批防洪、供水、灌溉、生态工程竣工投用,县城防洪标准达二十年一遇,乡镇防洪标准达十年一遇。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州799条河流、687座水库实现河长全覆盖,全面取缔河流和水库网箱养殖,拆除网箱3万多口,州域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能源信息体系基本形成。新扩建或改造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9座、35千伏变电站20座,全州形成以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全覆盖、35千伏为补充的电网体系,农网改造全部完成,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管道天然气实现县县通,天然气长输管网即将建成投用,“龙山-花垣”段建成通气。实现4G网络全覆盖,5G网络正在覆盖城区。

        (四)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着力建设“四宜”城镇和美丽乡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8县市、湘西高新区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城市综合体、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城区污水、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地下综合管廊、路网、停车位、公厕、治理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加快推进,吉首、凤凰、古丈、永顺、龙山高铁新城加快建设,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108.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28万人,基本建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山区特征、时代特点的新型城镇体系。乡村颜值发生蝶变。加强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17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个,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300个,留住了历史文脉。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精心打造凤凰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小镇,里耶、边城全国特色小镇,永顺松柏猕猴桃小镇、龙山洗洛百合小镇、保靖吕洞山茶旅小镇、苗儿滩特色文旅小镇等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持续开展美丽湘西建设,擦亮了美丽湘西新形象。绿色名片更加亮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州城区全面取缔规模以下燃煤锅炉、重污染企业基本完成搬迁改造,城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基本达到“六个100%”,涉矿污染、露天矿山、河道垃圾、城镇黑臭水体、园区污水处理、农村人居环境、养殖污染、扬尘污染整治成效显着,34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前列。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是全国地级行政区中第一个颁布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的市州;累计完成生态投资153亿元,活立木蓄积量增幅21.7%,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湘西州已经成为全国最绿的地区之一,被国家林草局誉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

        (五)全力深化各项改革,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优化。始终坚持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取消州本级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州统一的四级政务服务导则,州县乡村四级政务实体大厅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网上政务大厅实现全覆盖,县乡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数据资源共享纳入全省试点,智慧湘西建设应用居全省前列,政务云使用率达到90%,云聚武陵大数据中心实现与国家19个部委41个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共享,智慧湘西及大数据建设运用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典型推介。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乡镇区划调整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公车改革全面完成,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责职能,提升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合理划分州与县(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三医”联动改革和分级诊疗持续推进,加入三明药品耗材采购联盟,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3.8%。社会治理、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社会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淘汰烟花爆竹、矿山浮选等企业200多家,煤矿、造纸等企业全部退出。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在全省率先开展营商环境现场评议和第三方评估,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取消45项行政许可事项。企业开办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工程、能源、交通和水利等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50到100个工作日,不动产一般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数量位列全省第三。

        (六)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建设,民生福祉全面改善。财政累计用于民生支出1045亿元,为“十二五”时期的1.8倍,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65%以上。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全州转移就业稳定在86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省定任务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优抚、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15年的330元/月、2640元/年提高到580元/月、4200元/年。累计建设公租房7.83万套,改造棚户区13.2万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4个,为26.8万中低收入城镇居民提供了安全宜居住房。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率先在全省开展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工作,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每年实施一批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孕产妇产前免费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完成省定民生实事的同时,累计完成100件州定民生实事,办成了一大批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实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8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办学条件显着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我州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得国际金牌13枚,全国性比赛金牌33枚。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民族宗教、统计、机关事务、粮食和物资储备、供销、烟草、农机、移民、保险、住房公积金、气象、水文、档案、修志、红十字会、工会、共青团、妇联、外事、侨联、文联、残联、科协、老科协、老龄、关工委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持续加强,州、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成。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全州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治理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对湖南和湘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狠抓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全州政府系统政风行风持续好转,干事创业、真抓实干蔚然成风。尊崇宪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依法制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债务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招投标、农村微建设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实施效能评估,强化审计监督,政府治理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显着提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2件、政协提案1004件。牢固树立带头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金融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全面推进州域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重点信访问题集中解决,实现信访总量、到州、赴省、进京访及进京非访量“五量齐降”。全面贯彻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消防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食品、交通问题顽瘴痼疾等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事故发生,牢牢守住了各类安全风险底线。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寻常、极其不易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抗灾形势,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迎难而上、负重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州生产总值增长2.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5.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房地产投资增长18%左右,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2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2%左右,引进省外境内资金增长28%,新增“四上”企业170家以上,增长60%左右。其中,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地产投资、引进省外境内资金、新增“四上”企业数等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向全州人民交出了一份极不平凡的成绩单。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州成为全省第二个确诊病例清零的市州,全州实现确诊患者零死亡、隔离人员零确诊、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三零”目标,吉首是省内和四省市边区唯一无确诊病例的市州府所在地。选派3批58名医疗队员援鄂抗疫。湘西州2人荣获全国表彰、29个单位和个人荣获全省表彰。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守护了一方幸福安宁生活。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州顺利接受了国省多项检查验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我们始终坚持把保市场主体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系列政策,在全省率先成立高规格推进政策落实专抓班子,落实企业奖补资金2.88亿元,为市场主体减免各种税费18.76亿元。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展现场推进和“百日攻坚”行动,2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273个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130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14.8亿元。开展“湘西人游湘西”“湖南人游湘西”等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凤凰古城、矮寨、芙蓉镇等景区景点提质改造和5A创建,把疫情造成的旅游发展“空档期”变成了景区景点提档升级的“黄金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0%。农业特色产业产销两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白酒产能扩大50%,锂电池产值增长160%,新材料增长85%。我们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推进全省首个政府层面四级政务服务导则深入落实,组织开展了园区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所有入园项目免费共享评估成果。争取到中国工程院官春云院士在我州设立院士工作站,实现我州院士工作站零的突破。智慧湘西建设成果荣获“2020年全国政务环境创新奖”。全州殡葬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和再融资债券90.69亿元;新增贷款213.4亿元,为2019年1.5倍;首次以承贷主体争取到亚行拟贷资金2亿美元;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新投资项目7个,签约项目履约率居全省第一。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省定12件、州定20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财政资金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一般性支出压减10%以上、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压减25%以上,民生支出达2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6.2%。及时下达县级转移支付资金238.7亿元,下达县级新增债限额53.66亿元,从州本级安排县市财力性转移支付9.5亿元,调配州本级新增债券0.75亿元,有力保障了基层正常运转。我们始终坚持牢牢守住发展底线,强力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与反馈问题和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整改,强力推进矿业整治整合,抓实抓好禁捕退捕等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和债务预算管理,全州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深入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食品、烟花爆竹、消防、建筑施工、工贸、马路市场、铁路路外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顽瘴痼疾整治,扎实推进平安湘西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州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始终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我州15项左右特色工作有望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脱贫发展的历史性成效,有几条经验值得总结和坚持: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坚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五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开新局,用开放的思维融入国省发展战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六是坚持干字当头、实处着力,按照既定发展思路、目标、路径和重点,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州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州相对贫困落后的基本州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弱项。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我州摆脱绝对贫困之后,脱贫人口基数大,边缘户和不稳定户较多,易地扶贫搬迁要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后续帮扶任务非常艰巨。相对贫困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二是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较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村经济发展不足、实体经济总体偏弱、产业集聚度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优化需要一个过程。三是各类风险防控压力大。国外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峻,影响深远。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影响,我州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传统村落多,农村公路线长路险,安全隐患点多面广,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仍然薄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风险防控压力大。四是财政收支平衡比较困难。财税收入规模偏小,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性强,“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支出需求量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五是治理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不断提高。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全州人民的期望!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湘西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湘西,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bob365_黑帮365天第3季是真实的吗_365网站游戏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必将为我州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带来更为强劲的牵引动力。经过“十三五”时期发展,我州发展基础更牢、发展平台更好、发展条件更佳、发展环境更优、发展动能更强、发展保障更实,为“十四五”及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准确把握湘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挖掘新优势,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启建设现代化新湘西新征程。

        我们按照州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紧密结合我州实际,编制了《湘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会议审议。

        (一)“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树立生态文明立州、创新开放活州、文化旅游兴州、优势产业强州“四州”意识,围绕绿色、文化、开放、健康、平安“五个湘西”,着力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美丽乡村、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六大建设”,实现在武陵山区率先振兴、率先崛起,加快创新提质、特色赶超,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西开好局、起好步。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7%;财政总收入突破155亿元,年均增长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0元,年均增长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2万元,年均增长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

        (三)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的美好愿景,与全国、全省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大台阶,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面开放大格局,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群众生活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着提高。各族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湘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影响力显着增强,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整个州域处处彰显城乡布局之美、底色底蕴之美、人居环境之美、和谐共生之美,美丽湘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着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显着扩大,平安湘西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不懈把州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康健、全域旅游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到2035年全面建成集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四)“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聚焦现代化新湘西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今后五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坚决担负起首倡之地的政治责任,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项分类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力争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00元,年均增长10%。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项工程”,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将我州建设成为全国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

        二是坚持优势产业提质发展,全面厚植实体经济新优势。围绕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以“产业四区”为平台,推进实施“四个千亿计划”,全州“四上”企业达到2000家,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以上,将我州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实施旅游业千亿计划。推进实施生态文化旅游业“411”工程,着力解决旅游产品好和强的问题。积极融入国家正在建设的西安-桂林-海南旅游黄金线,主动对接“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景点景区提质改造,加快推动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市场开拓型向规范管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到2025年,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3个以上5A级景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实施新型工业千亿计划。推进实施新型工业“191”工程,积极对接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规划和实施“八大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矿业、食品加工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业、生物科技及生物制药业,着力打造白酒、高性能复合材料、茶叶、油茶、锂电池、文旅商品加工、电子信息及5G应用、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锰锌新材料9条产业链,到2025年,将我州打造成为全省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工业企业数量突破500家,新增3家以上上市公司,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千亿计划。推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851”工程,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积极对接省“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部署,重点在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产业集约节约融合发展、品牌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销售网络体系建设和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推动建成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农业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远期实现1000亿元目标。实施商贸物流业千亿计划。推进实施商贸物流业“171”工程,依托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对接空港、高铁站、高速公路连接线、产业园区,建好1个州府商业核心区,打造7个县域城市商圈、物流配送中心、边贸商业中心,带动一批重点集镇现代商贸中心建设,到2025年,力争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进州域“三个重点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我州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推进重点经济区建设。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和资源要素配置,发挥州府和各县城优势特色,加快吉凤融城、各县市区产城融合和协同发展步伐,推进州域经济重点突破、县域经济加快搞活,构建州域“一个核心经济增长极、三个重点经济区、多个县域经济增长点”区域发展格局,南部核心经济区吉首地区经济总量达到全州的35%左右,中部、北部重点经济区经济总量均达到全州的15%左右。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进垃圾分类和能源革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发展方式。持续实施绿色湘西工程,推行林长制,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设五彩森林。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抓好十年禁渔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把绿水青山建得更加美丽。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抓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集中连片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推进旅游与文化、特色产业、夜间经济、乡村振兴、美丽湘西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景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区、红色旅游景区、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等重点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建立“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全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2025年,实现各级各类规划“全覆盖”。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人民满意的“三特”“四宜”城镇,到2025年,全州城镇化率达到55%。

        四是坚持扩大投资带动发展,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再上新台阶。抢抓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工程,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将我州打造成湖南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完善综合交通网。加快推进大通道建设,理顺关节点,实现大循环。“十四五”期间,渝湘粤高铁秀山至吉首段、辰溪经泸溪凤凰至花垣(茶峒)、龙山茅坪经里耶至茶峒、永顺至酉阳、张家界至梵净山州内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渝湘高铁吉首经泸溪至益阳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取得决定性进展,凤凰至铜仁高铁、龙桑高速、通用机场、1000公里旅游干线公路、3000公里农村公路、武溪港、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城乡客运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州,到2025年,实现州内交通干线和主要景区互联互通,建成承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形成长沙、重庆、桂林、贵阳2小时经济圈和州内1小时旅游经济圈。筑牢水利安全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重点推进大兴寨水库、中小型骨干水源、城乡供水一体化、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及水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完善江河安澜的防洪体系、城乡统筹的供水体系、高效集约的用水体系、河库健康的水生态体系,提高水利行业治理能力水平,到2025年,州府吉首防洪能力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乡镇防洪标准达二十年一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夯实能源保障网。围绕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和强化能源储运体系,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抓好500千伏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0千伏城农配网工程等电网建设,完善输配电网络,提高电网输电能力。纵深推进“气化湘西”,加快推进城乡管网建设,到2025年,实现所有乡镇通管道然气。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设,健全天然气、成品油、煤炭等能源储备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加强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页岩气开发利用,吉首、永顺垃圾焚烧发电建成投运。完善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及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推进集群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充电桩1万个以上。构建新一代信息网。围绕智慧湘西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中南地区分中心、武陵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等重大项目实施,推进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平安、智慧政务等智慧应用和各类场景智能化应用,到2025年,全州建设5G基站1.4万个,实现城镇区域、交通要道、产业园等5G网络全覆盖。畅通物流配送网。加快特色专业市场、农村墟场建设,推进智慧物流园区、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仓库、配送投递等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邮政普遍服务设施,有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建成四省市边区现代物流区域中心。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发展,全面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着力打造中西部结合带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高地。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放管服”、要素市场化配置、农村资源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民生服务供给、投融资、园区管理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成为武陵山区投资兴业的宝地、政策叠加的高地、营商环境的佳地。坚持创新发展。全面落实省科技创新“七大计划”,实施质量强州战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武陵人才行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行动,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创新型县市创建,力争每个县市建成1个省级科技园区,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2件,基本建成创新型湘西。全面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国省发展战略,加快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建设,开展“五大对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较“十三五”翻一番,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六是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全面实现民生福祉新提升。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开展民生事业建设,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认真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兜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支持吉首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支持吉大师院改善办学条件,支持湘西职院做大做强、做特做优,到2025年,全州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5万个,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达9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高中毛入学率达93%。推进健康湘西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区域均衡布局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和应急救治管理,抓好民族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队伍人才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5人以上。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2025年,转移就业稳定在86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完成所有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所有的农村危房、旱厕改造。完成所有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地质灾害、重大疾病风险防控、生态、金融等各类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民族团结进步。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和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节能降耗完成省定任务。

        为实现今年目标任务,为现代化新湘西建设和“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弘扬首倡之地的首倡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发展薄弱村帮扶机制,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特困群众兜底“四个保障”机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继续抓好产业、就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开展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就业。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继续实行州县领导联系安置区(点)制度,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加强集中安置区社区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二是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储备任务。抓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调整种养结构,新扩茶叶、油茶、中药材50万亩,实施柑橘品改30万亩,烟叶生产稳定在20万亩以上。建立高油酸油菜新品种繁育基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强化财政扶持、用地保障、减负强企、金融服务等支持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州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70家以上,新增家庭农场200家、规范建设专业合作社200个。加快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建设,提升鲜活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能力。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推介“湘西香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力争“两品一标”品牌达到130个。健全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发挥好供销社、农合会和农业特色产业产销联盟作用,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与市场终端有效对接,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探索发展智慧农业。大力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提高良种化水平。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冷链物流领域防疫,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项工程”,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开展“四美创建”,扎实推动“五大提质”,重点抓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禁捕退捕、严禁乱占耕地建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微管网供气、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将保护、开发和利用有机结合,让农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抓好“三农”领域干部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二)聚焦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扎实推进新型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抓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打造全省制造业重要基地计划,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以上。一是加快新型工业发展。坚持一手抓绿色矿业、食品加工业、生物科技及生物制药业、文创产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花垣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大力推进锰锌钒矿采选冶炼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陶土、铝土、页岩气等矿产资源开发,打造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以白酒、烟草、茶叶、醋、油茶、肉食果汁加工等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优,打造国家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百合、杜仲、迷迭香、五倍子、虎杖、青蒿等优良中药品种,加快建设中国中药材生产基地。支持织锦挂画、苗银制品、民族服饰、苗绣、蜡染、竹编工艺、民族演艺等特色文创产业发展,加快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确保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均增长10%以上。扛起湘酒振兴重任,做大做强做优白酒产业,支持酒鬼酒公司发展壮大,着力打造全国馥郁香型白酒之都,力争全州白酒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加大企业培育帮扶,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做强一批大企业,新增5家产值首次过10亿元的企业。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坚持用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引领园区发展,完善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探索建立“亩均论英雄”机制,花垣、龙山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湘西高新区、吉首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所有工业园区全部建成天然气管网。支持湘西高新区做大做强,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州特色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支持泸溪高新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推进各县市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在全省综合评价中进位争先。积极推进园区改革创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探索剥离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用好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成果,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入园项目免费共享。完成吉首经开区、泸溪高新区、永顺经开区调区扩区,争取省批复同意湘西高新区等工业园区开展调区扩区,提升承载能力,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加快产业链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名州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扶持政策、一套专业招商方案”推进机制,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重点围绕建设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施精准招商,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高性能复合材料、锂电池、电子信息及5G应用、智能小家电、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锰锌矾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链,推动白酒、茶叶、油茶、文旅商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主导产业本地配套率,建成几个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精准制定落实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务实管用政策,做大做强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或挂牌,积极招引外来企业迁至我州上市。精准招商引资,围绕园区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山东济南等重点地区的园区、商会、企业,多措并举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新投资项目4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三)聚焦全域旅游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力争旅游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0家以上。一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对标对表国省全域旅游考核要求,力争获批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推进等级景区创建,力争矮寨奇观景区成功申创5A级景区,凤凰古城、老司城达到5A申创标准。用好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张世界级旅游名片,发挥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优势,巩固拓展景区提质升级、旅游业态创新成果,加快三千公里旅游快慢体系、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接驳体系、旅游标识标牌、A级旅游厕所、智慧旅游、安全预警救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星级酒店、宾馆、民宿等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出台《湘西州旅游资源统筹管理办法》,有序推进全州旅游资源统一开发利用。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抓好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建设,着力打造全国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地标城市。推进旅游与文化、乡村振兴、美丽湘西的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旅游新业态、新模式。组建联盟式湘西文旅集团,培育壮大和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行社。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湘西”。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治理,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实施绿色湘西工程,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抓好退耕还林巩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旅游景区、公路两旁、河道两岸、城镇周边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完成重点工程营造林8万亩,千里生态走廊8000亩。加快推进矿山绿色发展,抓好花垣绿色矿山建设,全州砂石矿整合成152个,每个县市建成1个以上中型砂石矿企业。深入开展废弃矿山、废弃砂石场、废弃厂房、废弃工场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和林下经济,抓好林下经济基地建设,森林旅游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建立林长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三是推进消费转型升级。顺应消费品质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升级趋势,开展城乡消费升级行动,加快文化休闲街区、书店、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建设和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鼓励养老、托育、医疗、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发展,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医疗、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外卖配送等新业态,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鼓励举办会展,促进房产、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激发消费活力。拓展优化旅游产业链条,推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实施“引客入州”“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计划,有序发展“夜间经济”“村寨经济”“驿站经济”,形成消费增长极。推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加快乡村冷链物流和物流站点建设,扩大电商、快递进农村覆盖面,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全年电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增长20%。加强商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四)聚焦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开展项目建设提速行动,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新增资质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50家以上。一是深度融入国省发展战略。紧跟国省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工程,抢抓国家实施双循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长三角一体化和湖南自贸区,积极参与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在服务国省战略中实现更好发展。加快构建州内交通网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安桂林海南的旅游黄金线、昆明贵阳北京大通道直接连通的大格局,完善高效率、低成本的口岸通关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武陵山区开放发展新高地,实现与国省发展同频共振。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眼供需两端受益,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龙桑高速、机场大道、旅游干线公路、凤凰乌巢河、龙山龙潭河水库、500千伏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机场供油工程、智慧湘西、全州数字化信息工程、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重大项目建设,张吉怀高铁、湘西机场、吉首凤凰古丈永顺高铁站及配套设施、花垣吉辽河水库、保靖三岔河水库、吉首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凤凰至铜仁铁路、大兴寨水库、永顺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农村燃气微管网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构建完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水利基础设施网、能源保障网、信息基础设施网,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三是加快新型城镇建设。做好“三区三线”统筹划定工作,完成全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突出州府城市核心地位,加快吉凤融城步伐,启动吉凤新区两条快速干线建设。抓好7个县城扩容提质,统筹推进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抓好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排水防涝设施、绿化等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全面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开工建设200个老旧小区改造、1217套保障性住房,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大力整治城镇及农村乱搭乱建、网线乱牵乱搭现象,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宜居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和美丽乡村。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和一批休闲度假、健康养老地产小区,逐步打造成逆城镇化最优水平承接地区。加强市政设施、交通运行、综合执法、现代物业等智能创新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制定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严格规划建设管控,完成较大规模建制镇专业特色市场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乡镇“脏乱差”及无序建设问题。

        (五)聚焦激发内生动力,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力争新增市场主体3万个以上,新增“四上企业”160家以上。一是持续深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再取消、压减、下放一批行政许可及备案、登记、年检等事项,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制度,“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应用,巩固拓展州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不动产登记实现全程网办,确保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开好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推动中介服务的市场化、规范化、透明化和便利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投资审批清单制度,推行并联审批,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促进项目加快落地。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全口径预算,盘活存量资金资产;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全面推进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实行政府债务绩效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统计现代化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信用体系建设、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放大改革综合效应,全面释放改革红利。二是推进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省定目标,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率不低于全省二类地区平均水平。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疗临床研究中心(医疗示范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专业技术研发平台和武陵山创新创业中心、湘西(长沙)科技创新基地、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新增工程技术中心3家,星创天地2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研发机构及共性技术平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合同认定交易额1.6亿以上。深入实施武陵人才行动计划,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建设紧缺人才、民族特色乡土人才。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最大程度简化各项涉企政策手续,推动政府涉企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加大涉企税费清理整治,坚决制止各种涉企违规收费;全面兑现各项惠企政策,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用电、物流等成本,组织开展“百名行长联千企深化年”活动,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融资担保、转贷应急资金的作用,用好央行扶贫、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定向降准政策,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低廉、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力争新增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严格落实上级关于降低工商用电价格的优惠政策,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快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每个县市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仓库等项目2个以上,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通过完善物流体系、提升物流智慧化水平和实行物流补贴,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六)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办好省定民生实事的同时,今年继续兴办25件州定民生实事(详见附件)。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强化劳动者技能培训,统筹抓好城镇居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易地搬迁户、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坚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2.0攻坚任务,推广泸溪教育改革经验,做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教育,每个乡镇至少建好1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2%;抓好公办幼儿园、普惠幼儿园建设,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8%;统筹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抓好新高考改革,支持普通高中创建示范性特色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3%,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深入实施健康湘西行动,突出“人物同防”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救治、应急物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州级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州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抓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接诊救治常见疾病能力,标准化卫生室实现村村全覆盖,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2家医院通过三乙评审,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推进土家医药苗医药传承创新,着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州级统筹工作,深入推进药品耗材改革。全面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待遇调整和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切实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统筹抓好大病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抚恤优待等社会保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保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弱势群体关爱,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服务体系,加大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救助力度,为城市环卫工人、临时工搭建遮风避雨场所。加强教育基金、社保资金、医保资金、公积金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基金安全。三是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抓好州县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县域警务工作,做好村(居)“两委”换届,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五进小区”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对已关闭关停的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等进行全面“回头看”,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食品等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做好687座水库、882处山洪易发区、78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3335处切坡建房隐患点的监控治理,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行业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湘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大力支持和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统计、机关事务、退役军人事务、农机、移民、住房公积金、粮食和物资储备、供销、外事、侨务、气象、水文、人防、档案、修志、对台、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残联、红十字会、老龄、关工委、计生协、科协、老科协等部门及群团组织作用,促进我州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七)聚焦提升治理能力,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练就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不断提高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在法治建设中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落实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委监督和审计监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州委州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进一步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公平性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体现民意。二是强化服务担当。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切实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深入推进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着力解决他们的所想所急所盼。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兜牢“三保”底线,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和老百姓过好日子。三是恪守廉洁底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省委“九条规定”和州委“七条规定”。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湘西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